欢迎访问联硕生物官网!
购物车内有 0 件物品
造假十多年,撤稿31篇,这位心机大牛因何骗过全世界?
来源于:上海联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联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19/2/27 14:31:56

~近日,一条堪比“八级地震”的造假事件震惊了学术圈:一位“心肌细胞”领域大牛——皮耶罗·艾佛萨(Piero Anversa)的31篇论文被撤稿,撤稿的理由是这些论文涉嫌伪造数据。请求撤稿的不是皮耶尔本人,而是他所在的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

        哈佛大学医学院为何执意检举自己的教授,要求期刊撤除他的31篇论文?作为心肌再生领域的大牛,皮耶罗的研究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来源: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
心肌不够,“心机”来凑?
        心肌损伤多由于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造成,损伤的心肌一般不能再生。而干细胞是一类能够分化成其他的类型细胞的多功能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就可以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于是人们就猜想,会不会存在一类“心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来修复心肌损伤呢?

        在2001和2003年,皮耶罗分别在《自然》和《细胞》两个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告诉人们[1,2],真的有这种干细胞的,它的名字叫cKit+细胞(或称c-kit阳性细胞),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够分化成心肌细胞。

 

哈佛大学撤稿事件始末

        有了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发现,人们仿佛看到了巨大的希望和商机,美国政府恨不得把国家科学基金都给他,让他赶紧进行临床实验。然而,2004年三月,《自然》上有两篇论文指出无法重复皮耶罗的实验结果,表达c-kit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几乎不能分化成心肌细胞[3,4]。

        但这一结果并不妨碍皮耶罗实验室继续发表论文和申请基金。一直到2014年,越来越多的实验室都不能重复皮耶罗实验室的结果,连干细胞领域的另一位大牛Jeffery Molkentin也证实只有0.027%的cKit+细胞能分化成心肌细胞[5]。

        终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和附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也坐不住了,他们决定去调查皮耶罗的实验室,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一调查,果然发现其中蹊跷,并直接导致皮耶罗实验室2012年发表在美国心脏学会著名杂志(Circulation)的一篇论文撤稿,原因是数据造假。

        而随着调查的推进,2015年,皮耶罗实验室被关闭,2017年,哈佛大学医学院赔偿政府1000万美元[5],2018年,皮耶罗发表的论文撤稿31篇……每一件都可谓震惊学术圈的大事件!可想而知,整个事件是多么的严重。

        那么,这么严重的学术事件到底是如何酝酿而成的呢?这可能就真的是个“心机”活儿了。

颇具心机的“科学”设计
         实验数据造假,一般是科学研究的大忌,是极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作为领域大牛的皮耶罗老先生,他的数据造假,可能早有端倪(比如其他实验室都重复不出来皮耶罗实验室论文的数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皮耶罗实验室前成员告诉调查人员说,他们的实验设计并不严谨。

         和所有的研究一样,他们也提出假说——骨髓或者心脏中的c-kit阳性细胞是心脏干细胞,这个细胞能够修复由于心肌梗塞而受损的心肌,或者能够替换正常心脏中的受损心肌细胞。依据这个假说,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凡是不支持该假说的实验数据都被认为是错误的,而凡是能够检验这个假说是否正确的实验都从未实施。

         所以,严格来讲,他们实验室论文中所有数据几乎都是经过人为的、有目的的筛选过的,并不能支持所提出的假说。然而,实验设计之中的巨大漏洞就没有人指出来吗?为什么他还能继续混迹学术圈那么久?

         根据这位前成员的透露,这一方面与皮耶罗本人的个性有关——在任何会议上(包括实验室内部会议或者美国心脏学会会议),只要有人质疑他的假说,都会被皮耶罗老先生称为“蠢货”(morons,据说这是他的口头禅);另一方面,这与论文的审稿流程也脱不开干系——论文发表时都会经过同行专家的评审,但多数的专家都会忌惮皮耶罗老先生的名望和脾气,很多实验不足的地方,都默认为之前已经验证,或者无需验证。

         既然外人不知道或者不敢说数据有问题,那么就没有实验室成员提出质疑吗?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另外一点,那就是皮耶罗实验室奉行的严(qi)苛(pa)制度。

“心机”之上的实验室“暴政管理”

        15世纪的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为了维护君主制度,提出著名的管理四原则:群众认可,内聚力,领导方法,生存意志。即后世熟知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这个管理方法在皮耶罗实验室有鲜明的写照[6]。

        皮耶罗实验有三个负责人,皮耶罗本人,还有Jan Kajstura和 Marcello Rota。往下有25位指导老师、博后、技术人员和学生等。这些人被划分为若干工作小组,实验室规定不同工作小组之间的成员禁止交流。不同工作小组人员得到的原始数据,要立即发给三位负责人之一,这些原始数据有些可能并无可重复性,但是若干时间以后就会出现在某一篇论文稿中。

        任何对皮耶罗提出的假说质疑的人,会立即被解雇。任何服从实验室管理,并制造实验室恐惧气氛的人,都会被奖励以职位或奖金。所以,能够留在实验室的人,为了生存,为了好的待遇,都会选择沉默。

揭底大牛,还需大牛出马
        有人可能会说,是制度不行,让皮耶罗钻了空子。但是,当前的美国科研体制确实也孕育出一大批顶级科学家和世界级科研成果,让美国成为全世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如果说他们的制度有问题,那么其他国家科研体制会有多少漏洞,让多少人钻空子呢?

        又有人说,科研人员要有正义感,要勇于站出来揭露真相。而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在皮耶罗实验室,如果有人提出质疑,立马会被解雇。试想,好不容易进入大牛实验室工作的研究人员,谁愿意因此被踢出门呢?换一份工作谈何容易?而那些为了毕业苦苦熬着的学生们,更是“敢怒而不敢言”了。

        揭底大牛,还需大牛出马——通常,前沿领域研究的话语权集中在该领域大牛那里,别的研究人员即使获得一定成果,也很难插上话,那些否定大牛实验结果的论文更是得不到重视。如质疑皮耶罗研究的论文早在2004年就发表《自然》上,但直到2014年,关键人物Jeffery Molkentin(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教授兼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研究员,被喻为心血管科学的新领军人)站出来,这一事件才得到重视。

 

Jeffery Molkentin实验室主页

愿“心机”大牛不再重来
        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十余年间,皮耶罗借所谓的“心肌干细胞”之名申请的基金超过5000万美元。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总投入更是远超于此。

十几年来,数不清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后只换来一堆无法自圆其说又毫无实践意义的论文。不仅仅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耽误了这一领域的科研进程,让无数学者深受其害。

        好在哈佛大学深入调查,严厉打击,用“壮士断腕”给学术圈挽回了些许颜面,也为其他国家处理相关事宜树立了榜样。

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但愿这种让全世界围着一个本不存在的东西研究十几年的情况不再发生。(编辑:Yuki)

 

作者:莫轩
链接: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5686/
来源:果壳

相关科技动态